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的通知》。
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
等重點群體創業
八項計劃,一起了解
1
實施“創業環境優化”計劃
遵循依法合規、規范統一、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則,優化市場主體登記辦理流程,提高市場主體登記效率,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等制度,實現集中辦理、就近辦理、網上辦理、異地可辦,提升市場主體登記便利程度。
結合本地特色創業品牌行動計劃、勞務品牌培育計劃,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優化“敢闖敢創”的良好創業生態。
2
實施“創業主體培育”計劃
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開展創業訓練營、創業實訓等活動,提供項目指導、風險評估、商業實戰模擬等“沉浸式”體驗,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意設計成果落地轉化。
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聚焦農民工能力短板、產業特點和創業階段,強化培訓、資金、場地、用工、營銷等扶持,助力返鄉創業項目更好發展。
支持就業困難人員創業,鼓勵發展夜經濟、后備箱經濟等特色經營,引導其創辦投資少、風險小的創業項目。
組織開展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等賽事活動,發掘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項目,培育一批創業主體。
3
實施“創業環境優化”計劃
建立公共創業服務標準,編制功能手冊,拓展創業服務內容,集聚各方優質創業服務資源,加快構建創業信息發布、業務咨詢、能力培養、指導幫扶、孵化服務、融資支持、活動組織等一體化服務機制。
組織創業導師走基層活動,對重點群體創業進行分類指導,通過主動對接、定期走訪、上門服務等方式,提供針對性創業指導服務。
強化人力資源對接服務,面向各類創業項目人才引進和招聘用工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對接洽談活動,為重點群體創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4
實施“創業培訓賦能”計劃
針對重點群體創業需求,廣泛開展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按規定給予補貼。
深入實施“馬蘭花”創業培訓行動,針對不同創業階段,開展“創辦你的企業”“改善你的企業”“擴大你的企業”等培訓,提升勞動者創業能力。
組織各類創業培訓講師大賽,培養一批創業培訓講師及培訓師,加強對創業師資人員的選拔培養。
5
實施“創業政策扶持”計劃
加快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加快推行電子化審批,實行全程線上辦理,提升創業擔保貸款申領便利度。
提升創業擔保貸款擔?;鹦?,簡化擔保手續,推動擔保基金有效履行代償責任,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免除反擔保要求。
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因疫情影響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可申請展期還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借款人實施跟蹤指導服務,加大支持力度,適當放寬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條件、提高貸款額度上限,由此額外產生的貸款貼息由地方自行承擔。
6
實施“金融產品助力”計劃
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作用,鼓勵金融機構穩定普惠小微貸款存量,擴大增量。
用好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政策傾斜。
支持金融機構圍繞“穩崗擴崗”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擴大小微企業覆蓋面。
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7
實施“創業載體筑巢”計劃
政府投資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載體用于創業項目使用的場地,要優先向重點群體免費提供。
發揮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典型帶動作用,引導各級創業孵化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載體改造升級,強化服務質量管理,提升孵化服務水平。
引導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聚焦各類創業創新服務資源,為小微企業提供有效服務支撐,提高重點群體創業成功率。
加強各類創業載體交流合作,共享發布創業項目、孵化場地、儀器設備等信息,為重點群體與創業資源搭建資源整合平臺。
8
實施“靈活就業支持”計劃
允許個人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等靈活方式就業的勞動者在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就業登記。
充分利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場地資源,設立零工服務專區,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服務大廳開放時間,免費向社會提供零工信息登記發布和求職招聘服務。
完善落實零工市場建設支持舉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改造利用閑置建筑,搭建必要服務設施,科學規劃布局場地設施。
加強靈活就業人員權益維護,提供維權“綠色通道”和法律援助服務。
對依托平臺靈活就業的困難人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